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

周末闲谈



周末腐败,几拨朋友连轴转,喝酒吃饭看电影看展览,聊天聊的五花八门,随便采撷点花絮,点缀点缀这个缺少照应的博客。

大国格局

无论非洲欧洲,奥巴马好像是个挥之不去的话题。有一位刚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回来,她自己一句话还没说完,大家已经都忙不迭地问她,去没去奥巴马的老家;一听没去,还都很遗憾,好像少了很多故事。她说,其实奥巴马在坦桑尼亚比在肯尼亚还热火,特别是沿海城镇,各种装饰和衣着,都有印了奥巴马头像当作卖点的,好像为了这个新当选的美国总统,黑人特别觉得又高兴又得意。不过,肯尼亚选举好像还在胶着状态,结果,内罗毕的政治气氛反倒比坦桑尼亚还要收敛、紧张一些。

如果这是大国政治新气象的一面,那并不是说老传统都消失不见了。从黑海地区来的朋友的朋友,最近参加了一个当地欢迎美国舰队的酒会,规格相当高。这位借着是女士,聊天时问海军军官,你们这是往哪里开啊?军官答,这是军事机密,我不能告诉你;不过,这里有个俄国人的网站,他们一直在追踪我们,从哪儿走,走多远,到哪儿停,停多久,一清二楚,你可以上去查看。——大概所有007之类的故事都是从这种传统里生发出来的,听到真实的,不免觉得格外错愕好笑。

方言语种

带两个从来没正经吃过中餐的朋友去吃早茶,那真是一个赞不绝口呀,让我们觉得很有民族自豪感。吃过牛肉肠粉,两位都问这是什么。怎么说呢?餐馆菜单上就是“肠粉”的广式拼音,只好解释一下原料什么的。

然后,被民族自豪感催着,觉得有必要给他们一点儿启蒙,也光大光大咱们中国文化。于是开始讲解广东话和北京话如何不同,其实上海话和北京话也不同,台湾的闽南话也不同,反正你要是没花点功夫去学,说这些话的人互相之间都是听不懂滴。

加纳小伙子很客气地问,那这些都是中国不同的语言(languages)了?我们猛摇头,当然,有些语言学家会说某一种可以独立算作语言,但是一般共识还是认为这只是些方言(dialects)。他又问,那中国一共有多少方言呢?这可把我们问住了。想了想,取个捷径,说,大体上有八个方言体系,下面再细分,就多了去了,总有一百来种吧。说完,我们两个中国人还对对眼,互相鼓励一下,都说肯定能上一百了。

再看人家加纳小伙子,好像还有疑惑,赶紧又找补一句,你知道,我们中国有十三亿人口,基数大,方言种类自然就会比较多。没想到他一开口,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。他说,他知道中国人口多,所以才觉得奇怪。加纳一共两千两百万人口,可是官方认定的方言,就有一百四十四种之多,官方认定的不同语种,也有十种之多。公立小学中学,都必须开设这些语言的课,供学生选学,此外,还都必须要开英语课。他自己就会这十个语种里的四种,外加英语。

好奇地问他,这大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?他说很可能是五十年代,象他这样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,父母一定也都是经过这样的教育体制,感觉就象是从来如此。确实,他已经说了,加纳是非洲最早赢得独立的国家,不但和平地结束了殖民统治,而且后来也没发生过国内战争。虽然有过军事政变和军事独裁阶段,但最终又和平转向民主政治,而且没有发生象拉丁美洲军事独裁时期那种大规模政治残杀和迫害。

非洲很多地区至今都有深厚的部落传统,应该是当地多语种的主要根源。部落传统既影响文化也制约政治,从殖民主义统治下独立以后,建立现代国家,采用哪个语种作为通用官方语言,恐怕是非常容易引起冲突的重大问题。我对非洲了解不多,会不会这也是他们沿用英语法语作为主要官方语言的一个原因呢?

另一方面,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,非洲国家争取独立时,还没有后来九十年代发生的那么多大规模内战。各个国家内部,政治上也是求同存异的趋势占主流。能够这么注意保护方言语种,恐怕也有国际大趋势的影响,当时争取解放的各族各地人民,都格外愿意表现互相之间的尊重和容纳。而且,经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发展,当时民族学、民俗学都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,在知识领域,也有一个调查认定不同方言语种的热潮。这些估计也影响了加纳教育系统的建立。

其实,中国那时积极认定五十多个少数民族,也是有这些共同的国际背景的。只不过,我们中国的传统,偏于强调大一统,强调同一,忽略差异。几十年过去,当初对差异的好奇和尊重已经消磨的差不多了。如今,即使在少数民族地区,民族语言在学校教育当中也得不到真正重视,尤其是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属于国家贫困县,教育就更跟不上了。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媒介,在日益两极分化的经济发展中,首先被牺牲掉,民族文化怎么能不受损害?说到底,还是少数族裔缺少政治表达的渠道,也缺少政治力量。在这个意义上,他们的处境,恐怕还真比不上非洲那些以部落为基础的小语种社群。

没有评论: